崇明招商:生态是崇明百姓的最大红利
日期:2021-11-27 15:18:08 / 人气:118 / 访问量:118
旅游产业频现爆款
崇明岛素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美称,优质的生态资源让旅游业成为崇明的重要产业。近年来,崇明以“生态引领、创新发展”为主线,全面实施“生态+”“+生态”发展战略,进一步探索农旅、林旅、体旅、水旅等融合发展,推动崇明旅游转型升级。
水稻种植是新村乡的传统产业,在市场上享有良好口碑。近年来,新村乡积极探索开展多旅融合,深挖稻米资源,全力打造以正大田园综合体为重点,以稻米文化小镇为特色,以稻米产业为支撑的全旅化田园综合体。如今,新村乡围绕稻米文化举办稻米文化节等旅游节庆活动,美名远扬,“到新村吃一碗稻香锅巴饭”成为一种新时尚。
绿华镇正朝着“体育小镇”方向发展。五年来,绿华镇重点围绕路跑、水上运动等,为岛内外市民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产品,2018年获批“马拉松小镇”。今年,奥运冠军邹市明的拳击训练基地在绿华镇绿港村建设完毕,将正式揭牌。
竖新镇前哨村在寻求产业“突围”的过程中,引入新的流行时尚文化元素,打造前哨湾文旅村,形成独特的新乡村艺术风景,成为城市人乡村游的体验点、打卡点。前哨湾项目由艺术家驻留项目、前哨当代艺术中心、艺术民宿、大地艺术走廊等组成,以丰富多元的当代文化实践与崇明岛的自然生态互动,为乡村的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游客,崇明的民宿产业正蓬勃发展,涌现了一批批各具特色的精品民宿。今年年初,在上海市第二批星级乡村民宿评定中,五星级的崇明精品民宿共有7家,数量在全市各区中遥遥领先。目前,崇明有合规合法备案的民宿500多家,占全市九成以上,“崇明民宿”成为新锐时尚品牌。
同时,崇明旅游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旅游景区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花博会期间,经过升级改造的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作为花博南园对外开放,收获旺盛人气。2019年11月,西沙明珠湖景区通过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专家评审,被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成为上海首个以生态为特色的5A创建景区。2020年,崇明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创建3A级景区10家、4A级1家,A级景区总量已达到21家。
此外,建成一大批高品质酒店、高等级民宿等文旅设施,崇明花朝节等节庆品牌成功打造。
打造家门口好学校
今年9月,对于家住城桥镇的黄女士来说意义非凡——期盼已久的“家门口”的好学校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附属崇明区江帆中学,正好被刚上六年级的女儿“赶”上了。
在“名校+新校”的办学模式下,江帆中学作为向明初级中学附属学校,依托向明特色品牌的优势与资源,秉承同一办学理念、同一育人机制、同一课程板块,崇明工业园区,致力打造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相匹配的新优质学校。第一年招生,上海崇明园区优惠政策,让121名六年级的孩子实现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梦想。
近年来,崇明积极落实“名校+新校”模式,从2016年起,已引进7所优质公办学校管理崇明新开办学校,联手打造高品质学校。崇明还通过阶梯式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全面缩小城乡教育差距。2017年起,按照三岛整体布局、阶梯式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策略,构建崇西、城桥、崇中、堡港、崇东、长横6大学区,目前已实现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三岛全覆盖,共建立28个教育集团。
2019年9月,长兴圆沙社区的两所新学校——圆沙幼儿园和圆沙小学正式启用。“以前,圆沙地区没有幼儿园和小学,这里的孩子上学只能乘校车去10公里以外的学校。如今有“家门口”的学校之后,方便多了。”圆沙小学相关负责人说。
过去五年,崇明新建8所幼儿园,改建、迁建2所幼儿园,满足重点地区入园入学需求;新建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崇明江帆小学、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圆沙小学、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附属江帆中学等4所中小学,新建了上海工程技术管理学校长兴校区。
教育均衡不能没有“质量”。五年来,崇明大力招引教育人才,每年引进约200名教师,研究生和师范生比例不断提高;制定了《崇明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人才发展与激励的实施方案(2017-2021)》,先后引进20余名市区名师,并继续抓好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崇明工业园区,有效带动了200多名教师的成长。
精彩文化润物无声
今年3月24日至5月20日,首届崇明花朝节在东平国家森林公园隆重开幕。花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花朝节也是中国古代传统节日,但在历史发展中渐渐被人淡忘。今年,借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契机,崇明打造全民参与的花朝节,让百姓重新认识这个节日。期间,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去游园,在花海蝶舞中体验传统风俗。
此次花朝节还推出了首届中国国际花境大赛,举办首次长三角市民花园展。39个中外花境作品、30个市民花园姿态各异、精美绝伦,参与活动的大部分人爱种花、爱赏花,崇明城桥经济开发区,但并没有打造花园的经验。有趣的是,不少参赛者特意找来设计师、工匠,一起完成作品。对他们来说,花朝节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让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近了一步。
这是崇明文化生活的一个精彩写照。回顾过去五年,崇明区群众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区级文化设施、各乡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标准化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等文化设施逐步配套健全,呈现演出常态化、内容多样化的特点;文化配送体系不断完善,建立市、区、乡镇、居村配送体系,由区文艺资源配送中心统一协调文艺资源配送工作,安排配送计划,根据需求配送文艺资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持续加强,2019年,“崇明水仙栽培技术”和“崇明酒曲制作技艺”两个项目被评为市级非遗项目。
今年3月,崇明山歌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崇明的文化软实力有了进一步提升。
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长期以来,看病难困扰着长兴岛的居民。“由于长兴仅有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家民营医院,只能满足百姓基本医疗需求,像疑难危重等病情只能去市区医院诊治,往往去一次就要花上几小时,非常不方便。今年,新华医院长兴分院开诊后,我们感受到了更便捷、高效的就医体验。”姚萍女士说。
姚萍女士的经历,是本区医疗服务取得长足进步的一个缩影。五年来,崇明加快完善卫生医疗资源规划,除了新建长兴横沙地区首家二级综合医院——新华医院长兴分院外,还建设了陈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裕安分中心,于2019年年底开诊;迁建区第三人民医院,今年7月投入运营。
“大病不出岛”一直是崇明广大老百姓的期盼。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崇明地区唯一一家三级医院,新华医院崇明分院重任在肩。五年间,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在肾内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取得突破,如今,脑梗等急危重病,百姓在本岛即可获得较好诊治。
大病基本不出岛,小病也可不出镇。2018年1月,崇明开始打造“以健康为中心”的2.0版新华-崇明紧密型医联体。“升级版”医联体通过整合共享医联体内医疗卫生资源,促进优质资源下沉至乡镇、社区,使百姓在家门口“好看病,看好病”。
此外,本区还积极推动中医药发展。五年来,区第三人民医院逐步转型成以康复为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科,大部分卫生室配备“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使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优质高效的中医药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