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区经济园区招商平台

中国基民生存法则 哪里有最安全的投资策略

日期:2020-12-27 15:30:27 / 人气:145 / 访问量:145

这是第一次,张思念发现自己国际CFA的课程一点都派不上用场——在今年这样的无厘头行情里,拼的是快进快出、谁有胆量重仓,自然,“交易型”的基金经理出尽风头,但张总是下意识的排除一些“波动性”过高的基金,即使它们风险调整后回报仍然具有足够的“杀伤力”,张思念屏蔽它们的理由只有一条:万一踩错了点、万一踩到了地雷怎么办?结果很明显,张的本年度的投资业绩堪忧——极有可能比不上六十出头的老妈每天翻北青报买基金的成果斐然。

张思念是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的投资部主管,她的任务是甄选优质的基金并构建投资组合,同时还需要向她那位高鼻子的老外boss写一份详尽的报告,在技术指标上说明选择基金的理由。对于张思念这样的基金分析师来说,如何利用国外成熟的评介体系在中国市场上拿到高分绝对是个大挑战。基金评级机构也遇到同样的问题。事实上,晨星只为中国投资者提供少于5年的评级,我们可以在morningstar的网站上看到大部分基金都被标上了二年晨星评级,而更多的基金后面只跟着一个遗憾的空缺。即使基金分析师对那些太过激进的基金风险心知肚明,但在数据的铁证之下还得毫不含糊的给予最高评价。对于一支排行榜上赫赫有名的基金,一位基金分析师略有些无奈的对记者说:“虽然它的风险很高,但它作的业绩更好。综合算下来,这支基金还是遥遥领先,有什么办法?只能给五颗星,不过我并不建议周围的朋友买。”

中国基民生存法则 哪里有最安全的投资策略

言下之意,现在好不代表未来好,牛市好不代表在熊市里也玩得转。新兴市场的五颗星可能并没有成熟市场的含金量高,因为这里风高浪急,动物凶猛。

张思念的烦恼只是十年基金业里的小故事之一,为什么我国的基金行业如此特殊?怎么做才能在基金投资上立于不败?如果读者愿意潜入水下看看基金业的特质甚至八卦,《钱经》在后文将一一呈现。不过,了解基金和基金行业只有一个目的——选择更好的基金,那么,既然先进的技术指标难以适应于激流勇进的中国市场,不妨试试一些混沌法则,总结于国内基金分析师的经验之谈,以及国外投资大师的理悟,也请参看组文之一《中国基金民生存法则》。

中国基金业不痛一次就不通?

所有这个行业里的人都承认,现在是基金最好的时光——只要跟核心研究沾边,少不了六位数的年终奖,即使张思念今年并没有取得太好的成绩,但公司的待遇也没差到哪去。谁都知道在这个圈子里,找一个即了解本土市场又深谙先进的西方投资理论的人也不太容易,挖墙脚的人到处都是!

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末,基金管理资产总规模达到2.92万亿,而两年前,这个数字仅仅为00亿。从对基金的一窍不通到几乎每个人都在谈论,我们不过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体验美国几十年的行业沉淀。但惊叹之余却是担忧和怀疑。一位来中国工作的国外私人银行家对国内的基金并不信任,在他看来,中国的基金风险控制做得太差。这样的论调不绝于耳。

“中国的基金行业不痛一次不通”,这是笔者最近听到的最偏激的说辞。笔者相信这位国外投资家并非要发一通诅咒,而是根据成熟市场上基金业的历史更迭诊断。他说:“在国外,基金经理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经验,并且经历至少一次完整的牛熊周期。但中国的投资者能指望一位27岁的基金经理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来龙去脉有多了解?如果他不是天才的话。”

基金管理办法颁布10年后的2007年,随着股市的一路狂飚,基金业也迎来了全民投资的黄金时期。尽管风险提示不绝于耳,但是丝毫挡不住投资者近乎痴狂的热情,基金发售额度节节攀升,直到11月份股市的中期大幅震荡调整,占据市场七成份额的偏股型基金也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几只新发的QDII基金甚至跌破面值,才有人如梦初醒:原来牛市投资也可能赔钱!!

尽管这只是正常的周期性波动,但对于很多把基金当作股票操作的投资者来说,还是心有戚戚然。把牛市等同于只赚不赔的市场主流力量,又对基金的投资方式与投资风格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没有一个基金经理能够用价值投资的概念抵抗投资者用脚投票的权利,因此,困惑当今基金市场的诸多问题应运而生,并直接在政策面的影响下,迎来了“蓝筹泡沫”的破裂。

而诸如象“基金经理跳槽”、“规模化”、“价值投资”、“抱团取暖”一样的关键词,也成为了基金10年发展后,如同基金市场一样热门的概念性的总结。

最“安全”的投资策略

就像巴菲特的午餐会一样,基金经理的小聚会也成了很有价值的社交定势。这种聚会会以不同的方式出现,而聚会的结果常常会造就某只重仓股的横空出世。这也是基金经理的经验与人脉指标。张思念说:很多基金很好玩。他们的手段可能是先去开发一个题材,买入,再造一些概念撺掇别家买,像2006年底狂炒的天津概率就是由南方一家基金公司发起。

我们不能指望每位基金经理都有彼得·林奇的天赋,基金经理的羊群效应也无可厚非,毕竟,人家买什么我买什么算得上最安全的投资策略。事实上,基金经理定期聚聚也难以讨论“最近你们在做什么”这样的话题,甚至有些实力相似的基金经理在同一个小区买了房子,鉴于平时没时间见面,大家约好在小区的业主见面会上聊天。

银河证券基金分析师马永谙表示:由于市场政策和环境所限,中国共同基金行业同类基金的投资策略高度相似,同时期持仓品种也高度相似。对此他解释是由于长期机构投资资金的缺乏(据统计,国内直接和间接进入股市的养老和保险等长期投资资金占流通市值的比例约9.4%,美国市场为47.6%),市场投机气氛浓厚,使得基金投资扎堆现象严重,追概念、追主题式的投资也较为普遍。这也直接造成了蓝筹泡沫的产生。

而严苛的考核制度也是束缚基金经理特立独行的要素之一。在美国,对基金经理的考核至少持续3-4年,而在国内,时间缩短到季度。也就是说,如果连续三个季度基金经理表现不佳,就必须考虑改变风格去追逐热点。“改变风格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特别是在投资界”,张思念无奈的表示:“基金经理要游离在主流之外也需要勇气。”

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于善辉指出:“抱团取暖大概算得上是我们的基金行业从01年开始就主导的思路。05年市场不好的时候,基金的不错表现要归功于对大盘蓝筹的集中持有。而在今年第二季度,大家普遍对市场何去何从表示困惑的时候,也不约而同表现出了很高的持股集中。”除了基金经理自身的天然考虑之外,逐渐膨胀的基金规模也是原因之一。

规模,博弈市场的双刃剑

事实上,规模膨胀使得基金行业集体经历了从“自下而上”向“自上而下”转变。

由于单只基金、同一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全部基金在投资比例、产品契约等方面存在诸多限制以及个股市场流动性制约,“自下而上、精选个股”为主的操作模式已不再符合大规模基金、超大型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管理需求,基于对宏观经济运行、上下游产业及行业运行态势与利益分配等的综合深入研究,“自上而下”进行大类资产、各类风格资产、产业及行业类属配置,辅以“自下而上”的股票选择将逐渐成为大规模基金、超大型基金管理公司的主要投资管理模式。这也是股市轮动效应的影响因素之一。

[[[下一页]]]

这是一个巨型基金批量诞生的时代,在公布三季报的334只基金中,净值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基金数多达101只。基金规模越大,好比人越来越胖,以前饭量肯定满足不了现在的食欲,他们要寻找更大的股票去持有。

不同规模偏股型开放式基金行业配置情况比较

这一点在基金2007年一季度季报中已初露端倪。对偏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季报进行统计显示,基金行业配置集中度一季度呈上升趋势,由2006年四季度末的39.94%上升到42.34%。而大规模基金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

由于股票型基金的业绩比照大多是指数成分股——而基金的终极目标是跑赢自己的标准,那么,对成分股筹码的抢购也是基金经理的战略之一。僧多粥少的局面不发生变化,基金集体重仓股的现象也不会消失。

5·30让基金成为话事人

当基金在这个市场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的时候,风险也随之产生。在著名的5·30大跌中,大部分股民发现自己的股票被腰斩了,而基金却以旺盛的生命力短时间恢复,并创下净值新高。或者我们可以把530当作基金的影响力进一步放大的催化剂。截止2007年上半年末,国内基金的总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投资股票总市值估算达到1.3万亿元,占A股市场流通市值的25%。基金在进一步巩固其市场主力地位的同时,“独大”局面也促使市场进入机构博弈时代。

基金持股占A股市场流通市值比例

在5.30大跌使得相当普通投资者自信心从过度膨胀恢复正常以及拆分、大比例分红等“顺应民心”的基金销售策略下,基金行业继续发展壮大。

羊群效应的结局

而抱团取暖最大的问题在于流动性,一旦遭遇风险,只会让行情越来越激化,市场波动越来越大。530阶段的大盘暴跌仍旧让张思念记忆犹新:“实际上市场的交易量很小,第一天跌,一些基金经理第二天早上起来就得卖股票,但如果大部分机构投资者都持有这些股票,能卖给谁?既然都是基金在较量,谁也不是接盘的傻子。”现在的状况是,基金公司买大股票,当投资人想要卖股票时,当大多数的人都作同样的事情时,那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马永谙在撰文中写道:按照LSV模型(Lakonishok,Shleifer&Vishny关于羊群行为的实证检验)对基金投资中羊群行为进行的测度表明,股票基金-股票型、混合基金-偏股型和混合基金-平衡型三类股票方向基金的测度值均要显著高于美国和欧洲市场。基金投资策略和投资品种高度相似带来的后果是基金行业中存在同涨同跌的现象,这使得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先要判断入市时机,对基金公司和基金的选择倒在其次。

#p#分页标题#e#

[[[下一页]]]

Tips:那些特立独行者

两种风格,上投不跟别人聊天,张辉,汇天富,也不聊

流派代表,南派和北派、海派,合资派和本土派

基金流派

北派

南派

海派

银行系

券商系

保本派

代表人物

远征一派:理念大于实际,

投资难度不低,收益预期不高

基金趋势变革下投资法则

以长期投资者的眼光去看这个行业,经过10年的发展,基金已经进入前所未有的好时候,在从如今开始的日子里,是否会出现前文那位悲观预言者说的行业阵痛?我们不妨猜度未来,并且持续坚守投资原则。

猜想一:熊出没注意

特别是当市场逆转时。彼得林奇在回忆美国基金行业类似的全盛时期这么回忆,这段纪录的主角是林奇的母亲,在黄金的六十年代,美国基金销售员队伍庞大,遍布全国,他们不停给各家各户打电话推销基金,就像那些推销真空吸尘器、保险和墓地的推销员一样。几乎每个人都想购买基金,就连林奇的母亲——一个只有少量积蓄的寡妇,也被这一阵基金狂热所影响。一位兼职基金推销员的老师极力劝说她购买富达资本基金,而林奇女士做决定的原因也很莫名其妙,因为这支基金的经理是一位中国人,林奇相信东方人头脑聪明,所以接受了每月200美元的永续投资。

相信每位读者都能深切体会六十年前的美国发生的事,不得不承认,我们现在经历的基金热同样由这些人构成:狂热的基金推销员和不假思索的投资者。但当时间坐标仅仅移动了几个刻度,局面剧烈的变化了——1972年发生的股市大崩盘。突然之间,没有人再愿意买基金,原来狂热的投资者变得毫无兴趣,规模庞大、人数众多的基金推销员又重新回到老本行,去推销真空吸尘器或者汽车石蜡。

结论:投资者要有心理准备,牛市并非永续。万一熊市来临,你是否会成为濒临灭绝的股票基金投资者之一呢?我们的建议是,贵在坚持。

猜想二:基金词汇贫乏症治愈

语感好的朋友一直都向张思念抱怨,为什么基金的名字这么像。来来去去都是那些词:增值、增长、稳健、成长……这些意义模糊的字眼以各种排列组合出现在基金招募书上。不能责怪产品设计部的专业人士像古装片编剧一样词汇贫乏——怡红肯定指青楼,悦来必定是客栈。事实上,大家能在2005年开放式基金创新萌芽阶段找到新意,那个时期投资者看到了风格各异的伞型基金,当时还叫湘财荷银的基金公司推出了定位于周期行业、成长行业的伞型基金,名字明确的告诉投资者,我只投资于周期性行业、或者只对成长型股票感兴趣,但大家发现专注某个领域的投资限制只会让自己越走路越窄。于是新基金纷纷用意向模糊的词汇粉饰投资领域——越广泛越好,最好不要给自己限制太多,别管成长还是价值,只要赚钱就好。

中国基民生存法则 哪里有最安全的投资策略

但从理财的角度,每个投资者的需要各有差异——短期或者长期,我们耗费精力在一堆似是而非的名字里找风格适合自己的真命天子,相信随着行业本身和投资者的成熟会激发基金公司的集体创意,至少,我们已经看到了金元比联基金这样只专注于保本和指数基金的公司。百花齐放,指日可待。

结论:但在基金定位含混的现在,投资者必须拥有找到“真命天子”的火眼金睛。

猜想三:基金贫富差距加剧

根据基金三季度的统计,前十大公司管理公募基金为1.49万亿元,占全部公募基金元的51%。因为基金公司主营来自于管理费,显然,规模大者恒强,以嘉实稳健、方达价值、博时价值等三只基金400亿基金为例,如果按照1.5%的管理率计算,这些超400亿基金每天能为基金公司带来超过160万元收入。“归根结底,基金好不好公司实力说了算。有钱就能挖到更好的基金经理,有钱就塑造更好的团队”,在张思念的投资清单里,大公司的基金是首选。

“随着行业发展,基金的贫富差距将会越来越大。”上投QDII基金的杨逸枫亲历了台湾基金经理的发展更迭,她对此更有感触:“发展到一定程度,大基金公司和小基金公司想的事情会很不同。跑在前面的公司想的是怎么样更好的满足大部分投资人的需求,他们有能力去提供全面的服务。跑在后面的人则还在为生存发愁,如果是暂时不想被淘汰出局,他们可能会把销售、后台交割结算等环节外包出去,而专注于研究投资。甚至国外有些基金公司的模式是不养销售人员,直接与大型金融机构合作贴牌,只保留投研团队。”

鉴于规模大小,投资风格也将泾渭分明,比如台湾有些很小的基金公司,只有10亿台币规模的基金,它们可以在3天之内把股票资产从20%加到85-90%,也可以在一天之内换掉重仓股。投资人选择这样的基金公司可能会获得更激进的收益,但也会承担更大的风险。

结论:如果你是求稳的投资者,不妨在大基金公司上投掷更多注意,因为基金规模大的基金会透过公司制度降低人治色彩,通过制度来降低因人员变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p#分页标题#e#

[[[下一页]]]

“投资者教育是调整收益预期的过程”

从1997年《开放式基金管理办法》颁布至今,中国基金业走过了10年的历程。实际上,早在1985年,在香港市场上就出现过针对于中国概念的投资基金,但由于市场管理的原因而半路夭折。这也意味着,这个10年,是中国基金行业是从量变到质变的10年,因此别具纪念意义。应某网之邀,华夏基金市场推广部的总经理周林林女士与《钱经》杂志的主编王东先生做客某易策划的“基金这十年”沙龙现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的基金行业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并且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百姓的生活。据《钱经》主编王东的介绍,基金行业发展从来都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比如美国的基金行业是从1924年开始发展的,迅猛增长的时间段是上世纪的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这个阶段也是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阶段,资本市场发展也是如火如荼,美国的基金规模在93年刚刚突破一万亿美金,到03年,十年的时间,已经达到将近七万亿美金,9千万个证券投资帐户。美国基金跳跃式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他的的波动曲线与国民经济发展趋于一致。

基金神话的理性回归

主持人:现在基金被神话了,任何神话的东西是不是都有一个理性回归的过程,二位觉得目前这个阶段如何处理能使对未来基金行业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小的限度呢?

周林林:我觉得不是基金被神话了,是投资人对基金,对自己投资收益的预期都普遍偏高。这跟目前牛市背景有关系。但实际上国外的经验表明,基金的投资收益一年15%左右是比较正常的。现在投资人可能不理解,所以需要我们从业人员不断地向大家去传导。我相信未来投资者要经过这样一个不断修正、自我调整投资收益预期的过程。

明星基金经理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以前在基金公司发展的初始阶段,大家纷纷推出明星基金经理,把基金经理推到前台,是不是基金公司超越了某个规模就会求稳,它的投资策略和市场操作手段就会发生变化了,现在基金经理似乎就已经走到了后台,不再像以前那样靠个人的品牌去吸引投资者了?

周林林:我觉得这个没有必然的联系。公司的投资流程、投资标准、投资规范从公司一开始建立的时候就是要有的,而且这些标准或是规范还会随着时间的演变和经验的累积等不断地修正。而跟规模、大小没有关系。明星基金经理,以前媒体可能过多地渲染了,实际上个人的作用还是有限的。个人的知识也好、经验、能力也好,包括擅长的领域都是有限的,做投资更是这样,所以有时候一个团队、一个平台的支持非常重要,尤其现在管理的规模大了,更多时候是需要大家分工协作,单纯靠一两个人是很困难的。

王东:提到明星基金经理,现在反而是私募的投资操盘手曝光率比较高一些,现在公募基金经理曝光率不是太高了,因为中国的私募行业还是采取明星经理的募集策略,推销他的投资理念,然后再来募集资金。而现在公募基金的发展已经远远走过这样一个阶段了。

未来的基金

主持人:一个行业到了十年时会做一些总结,会做一些展望,能否为我们展望一下未来投资者见到的基金公司是什么样的,基金产品是什么样的,我们可能享受到什么样的服务呢?

周林林:我觉得未来的产品可能会更加细分,不同的人可以选择不同范围,或者更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适合你的产品。另外在服务这一块,可能将来会有相应的专业机构为我们一些有这样需要的投资人量身定制一些理财咨询的服务,现在还是一个空白,基本上大家接触不到这样的机构,我觉得未来这样的机构也会出现。

基民生存法则-基民生存的混沌原理

前文的喋喋不休几乎总结为:基金业充满的变数,在混沌世界,很难找到清晰的探针分辨方向。但即使是原始人,也总结了很多找到方向的经验之谈,晴天看太阳、雨天看树木、黑天看星象。丢掉夏普指数、丢掉beta系数、丢掉波动率!笔者收集了多条基金分析师的经验之谈,其中一些可能是未经验证过的实践原理——如果你觉得这是原始人摸了一下鼻子和下雨之间关联的谬论,我也找不出什么证据反驳,但可以肯定地是,这些混沌原理很实用和有效,至少是对现在的市场而言。

每一条混沌原理前都有一个前提,不同类别的投资者请对号入座:

1你是长期投资者吗?

A是,你以长期收益为最终目标,你的钱是为20年后养老用、或者在10年后小孩的教育基金。当然,如果你对股市或者基金一窍不通——判断之一是你能否分辨现在是牛市还是熊市,你至少可以拿起手中唯一武器:长期投资。因为长期投资可以消弭市场短期风险,直奔十年或者二十年后的目标。请直接参照“长期投资者法则”。

B否,请转2题

2你能承受短期亏损吗?

A是。再问你一次,你真的能承受短期波动吗?回答仍然为是。

你至少了解这个市场的脉搏,你比一般人理性,你希望在更短的时间内获益,即使要承受一定的风险。请转3题。

B否。

从某一方面来说,股票基金和股票没有什么两样。至少彼得林奇这么认为,赚钱的唯一办法就是长期持有不动。而长期持有需要坚强的意志,那些经常会因恐慌而抛售股票的人,投资股票基金可能也会恐慌、抛售,最后都赚不到什么钱,即使是业绩最好的股票基金,在大盘回调时也可能反而比大盘跌得还惨,这种情况十分常见。在彼得林奇管理麦哲伦基金期间,有9次股市回调10%,而麦哲伦基金净值比大盘跌得更低,但是反弹时也比大盘涨的更高。要想从这些反弹中获利,你就得紧抱基金不放。

沃伦巴菲特曾经警告投资者,那些无法看着自己股票大跌、市值损失50%却仍然继续坚持持有的投资者,就不要投资股票。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股票基金的持有人。那些无法忍受基金净值短期内减少20%-30%的人,罢手吧。请转回上一题,因为以你的心理素质,建议是,保持理性。你是长期投资者。

#p#分页标题#e#

[[[下一页]]]

3你了解市场吗?

A是。

你做基民太可惜了!不妨叫你为业余投资者吧。你完全有能力找到市场的兴奋点并获利,我们的建议是——做你自己的基金经理。

B否。

你不打算长期投资、并且能承受短期的波动,可惜你不够了解市场,你的角色是“实用主义的基民”。既然你的目标是抓住市场之间的缝隙,那么相比于其他人,你可能要多花一些功夫研究基金,而不是像长期投资者那样什么都不干。至少,你要了解这家公司有多大,这支基金的规模有多少。你是实用主义者。

长期投资者请遵循以下四条

1,根本没必要白白花钱请马友友来放演奏会录音。

如果你是长期投资人,应该避免投资所有债券型和混合型基金,而只买纯粹的股票型基金。对于人们甘愿为吉利美基金支付管理费(GinnieMae,以美国国民贷款抵押协会发型的债券为投资对象的基金),彼得林奇百思不得其解:购买一只持续战胜市场的股票基金,支付申购费用情有可原,因为你的投资收益弥补申购费用绰绰有余。购买一只美国30年期国债和购买其他品种的国债很难让基金经理人获得多大的成就感——他们极少能够取得远远超越同行的优异业绩。

如果你确定是长期投资,那我们可以看看美国过去七十年的数据,股票平均每年投资收益率达到10.3%,而长期国债投资收益率只有4.8%。股票投资收益率远远高于债券的原因显而易见。随着上市公司规模越来越大,盈利越来越多,作为股东分享到的利润也就越来越多。如果拥有一个在10年或者20年持续增长的股票组合的投资组合,想不赚钱都难。

2,挑选出一个赚钱的基金并不比挑选一个好的汽车技工容易。

但就基金来说,至少有其过去的表现可以参考;但除非你和该汽车技工的所有顾客都谈过,否则根本无从判断其好坏,一般投资人都可以轻易找到基金评价资料,通常都是以年平均回报率来表示。因而,以相同投资标的的基金来比,一个过去十年年平均回报率为18%的基金,就一定比14%获利率的那个基金好,不过在你决定要投资那个绩效较好的基金时,得先确定还是同一个基金经理人操作的。

同时,不要舍弃一个已经在市场上表现很好的老基金,而去购买一个新基金。

有些投资者为求追上正在上涨的列车,已经习惯于在基金间换来换去,其实这是很不值得的。有研究显示,哪些排名前几名的基金很少能够在次年保持同样的绩效,因此实图去追逐名基金可说是枉费心机,甚至最后可能不赚反赔,还不如挑选长期绩效卓著的基金同时长期持有。

3,没信心打败市场就干脆放弃。

大多数基金经理人的经营目标无不为求打败市场平均表现,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付钱给基金经理的原因,因为我们希望他们能挑出比市场平均表现好的股票,好因此而投资获利,然而基金经理却经常无法击败指数,事实上近几年有超过半数的基金表现比指数差,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基金的表现已经被基金的各种管理费用所侵蚀。

既然这么难找到好的基金,有些投资人干脆放弃能击败指数的基金,却而代之的是,他们要求一个保证跟指数表现一样的基金,这种基金称为指数基金,它之事很简单的按照某个指数的比重来买下所有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我们不需要付“打败市场”的那部分费用。

4,猜不到热点就多买几支。

前文也提到了市场热点与价值投资不合拍事件,既然股市变化无常、环境变化无常,某种投资风格的基金经理或者某种类型的基金,不可能在所有情况下都能战胜市场。谁知道下一个投资机遇会出现在哪里?所以不如采取中庸之道,同时购买各种不同的基金,这样才能稳稳当当赚钱。

如果你只买一种基金,可能你会碰到基金经理表现失常、业绩不佳的困境,或者该基金公司选的全市一些不受市场青睐的股票。例如,一只价值型基金或者过去3年业绩优异,但随后的6年却表现一塌糊涂。1989年10月19日华尔街股市大崩盘以前,价值型基金连续8年战胜市场,而同期成长型基金却连续输给市场。1987年成长型基金连续战胜市场,但1992年却输给了市场。

实用主义者请遵循如下八条

花这么多心力去挑选一个完美的基金会令人疯狂。如果不那么苛求,非得找出个完美的基金不可,你可能会快乐一点,也会因而对你的小孩和狗好一点。为了预防你成为病态研究者,在此提出一些实用派的建议。

1,选择优秀的基金公司,买投资总监的基金。

在基金公司内部,权力和地位或多或少造成资源倾斜,而大部分基金经理也对投资总监为马首是瞻,其二,优秀的基金经理迟早也会走到投资总监的位置上。

2,选择大公司的小盘子基金。

选大公司,取其优秀稳定,选小基金,取其灵活可变。

3,安全第一。

即使你不是长期投资者,但也必须明白:少赚20%不是最重要的,规避风险才是王道,一旦下跌,你需要更多的上涨率来弥补本金亏损。还有一条让价值投资迷鼓舞的消息,晨星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梁锐汉分析了美国市场几十年的表现得出结论,价值类股票型基金在过去几十年中战胜其他类型的基金,其原因莫过于四个字:止损功能。

4,选择策略一致性高的公司。

根据上一条的逻辑,策略一致的基金公司更安全——这意味着旗下基金共享一个不错的研究团队,甚至研究员的工资不低于基金经理。你打算相信基金经理一个人孤军奋战,还是团队作战?

5,在中国,你需要选时。

你没必要守着一支基金不放,跟着市场节奏适当调整。基金组合的调整频率要低于股票投资,一个季度审视并在必要的情况下调整自己的基金组合是比较合适的期限。

6,不要轻易放弃你的持有

今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今年年初趴在后五分之一的基金,在数月之后却大放异彩,因为风格总是在轮换,你的基金会不会踩到下一个风格的热点虽是未知之数,但别轻易放弃。

7,拒绝分红。

分红、拆分后的基金普遍没追上大部队,主动避开玩营销把戏的基金。

8,牛市和熊市选不同的操作风格。

只要你确定这是牛市,选择交易型的基金经理,或者直接投资指数基金。但皆大欢喜的局面并不会维持多久,在牛市中表现好的基金并不会同样赢得熊市,熊市更青睐价值投资的人们,当然,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熊市里定期定额买基金。

业余投资者还不如:做自己的基金经理

在游大侠看来,选一支基金和选一支股票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差不多,以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的时间为例,选股甚至更容易——只要你避开那些垃圾股,平均可以获得70%的收益,而基金的平均业绩是60%。

从一对高跟鞋上得到的讯息

遵循巴菲特的教导,寻找你最熟悉的东西投资。如果你实在对研究这位半秃的基金经理没兴致的话,干脆去逛逛街吧,与你生活密切相关的是各个行业的上市公司,而非基金。如果你喜欢穿百丽的鞋子,鞋漩作得还算合脚,它也是一家香港的上市公司。

如果你在成都或者昆明看到了当地炙手可热的parkson,马上开动联想一下,百盛的股价曾经从20块升至88港币,仅仅是因为注入了更优质的资产。而去买波鞋的时候也能顺便逛逛李宁的专卖店。生意如何?堆头如何?雇员是否有热情?不妨想象自己是70年代――街的老太太社团成员之一,数自行车为业。

你要选哪只股,是玩出来的

彼得林奇把伯灵顿购物中心称为他的投资灵感福地。据他自己讲述,在购物中心里逛街心情舒畅,非常适合研究股票。购物中心就是众多上市公司激烈竞争的战场,不管是业余投资者还是专业投资者,每天到这里都能调查发现哪些上市公司的业务状况如何变化。哪些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哪些公司日渐滑坡,哪些公司在进行业务转型。作为一种投资策略而言,到购物中心多逛逛,远远胜于相信证券公司的投资建议,也远远胜于自己翻遍财经报道导出寻找最新消息。

沃尔玛的资金周期是26天,流水周转了13次,也就是说,周转一亿就能达到14亿,如果每周转一次能赚到3%的利润,那么沃尔玛26天的利润是3900万。再看看房地产行业,只要对售楼处稍加留意,你就能获得一家房地产上市公司是否值得投资:土地储备和商品房的销量。相信售楼处小姐会很乐意向你完备的汇报这些状况。而只要一张财务报表你就能做出决定,如果超过10个指标能让你满意的话,95%的几率这只股票能给你个好赚头。

你可以不出门,不调研,一生“傍”上那么几只股票,不一定比正牌的基金经理业绩差。

认清基金经理眼中的价值投资

尽管如此,与旧时庄家炒概念不同的是,基金所选择的股票也的确是遵循价值投资的原则来选择相对优异的股票。到底什么是基金公司眼中的价值投资,也许又是本世纪一大悬案,即使是那些作风狠辣——隔天就换掉重仓股的基金经理也信誓旦旦:我是巴菲特忠实拥趸。

按照巴菲特的做法,价值投资至少意味着两点:

第一,集中持有你认为有价值的公司。

第二,长期持有,直到你认为它不值这个价。

永远不能say no!

但恰好这两点都不容于公募基金的制度设计,公募基金依据现代投资理论,崇尚以构建组合来平抑风险,而在估值有些离谱的市场里,公募基金也无法退避三舍——即使每只碗上都有缺口,你只能选缺最少的那只,而不能弃权。特别是在07年市场估值水平的全面上扬使得市场不再遵循低估值的价值法则时——市场进入整体高估的泡沫化阶段,价值投资者挖掘到显著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困难。

相比之下,一些私募基金表现得更像价值投资的衣钵传人。“市场整体都贵了,我大不了去投港股,要么干脆什么都不做”,一位投资于四地市场的私募基金经理坦然的说。

再来看看面临危险时,公募基金的防御策略意味着投资品种和投资策略的选择在在所有股票都贵的时候,公募基金经理能做的事只是对组合构建、维持住目标舱位,在相应的舱位上调整估值水平,仅此而已。

不妨退一步,给公募基金的价值投资下一个定义:遵循价值发现原则,以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为投资核心,强调在合理估值水平上寻找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投资对象。但价值投资并没有发挥我们想象的优势。

价值投资公募样本

以“价值发现”为主题的价值投资在05-06年表现抢眼,主导了牛市从启动到全面上涨的第一阶段。富国天益作为价值投资的代表基金在04-06年的突出表现也使基金成为最受瞩目的明星基金之一。

在2006年之前,富国天益的长期表现十分突出。

仔细分析富国天益的投资线索,“价值投资”是其前期表现优异的法宝,而在07年以后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同样的理念和投资风格却成为拖累基金表现的主要原因。?

在选股思路上,富国天益主要注重挖掘上市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重点投资于基本面良好,具备持续成长潜力的绩优上市公司。而对于确认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则坚持长期持有。投资组合的调整很少跟踪阶段性的市场热点和投资主题。其重仓股组合中的苏宁电器、贵州茅台、海螺水泥、招商银行等持有期一年以上,不少股票更是持有期超过三年。在基金整体投资活跃度明显上升的07年,富国天益的持股周转率反而下降至100%。?

高度集中的持股也是富国天益的突出风格。富国天益从04年至今,始终保持高度集中持股的风格,各个季度的持股集中度大多在60%以上,最高达到75%。在07年以来基金的投资集中度普遍趋于下降,而富国天益仍然坚持着集中投资的特点。从中报和年报数据分析,富国天益绝大部分的股票投资集中在前30只个股上。

然而,在07年之后,富国天益的业绩表现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截至07年10月9日,富国天益07年净值增长率为102.56%,不但大幅落后于中标300指数,也明显落后于同类型基金平均水平。在143只股票型基金中,排名仅列第110位。在07年以来的各个阶段,但从净值增长情况来看,基金的表现都不尽人意。在07年火热的行情中,昔日的明星光环逐渐黯淡。

叵测的海岸线

事实是,价值投资在07年以前具有很好的潜力,因为市场上存在大量价值严重低估的优质公司;而这类绩优蓝筹股既是熊市下避险的优质品种,又是牛市起步阶段时带动市场上涨的中坚力量——在这个阶段,长期持有优质公司有很好的收益潜力。但当市场改变了,新的兴奋点会奖励那些更擅长交易、切换的基金经理。

07年充斥着纷繁的投资机会和投资主题,从人民币升值主题下的地产、金融到资产注入主题下的央企重组再到行业景气高涨的证券、有色金属等等。如果谁要猜中下一个市场的热点是什么,就如同用一张不透明的纸盖在一张地图上,循着底下的海岸线,一公里一公里的慢慢移动这张纸,现在,你有办法根据刚刚走过的那一公里路的方向,预测出海岸线的下一公里的方向吗?猜对和猜错的概率各半,这也意味着对哪种操作风格的基金都别轻言放弃。

这是一场马拉松

从基金本身的投资风格来说,能够坚持其投资理念绝非坏事。以选股能力著称的华夏大盘也是在最近两年才光芒四射的,毕竟,基金投资是一场马拉松,谁胜谁负并不能在短时间分出。

价值投资通过分享公司成长获取收益,而不是通过价格波动获取收益,这一理念从长期来看能够为投资者提供确定性较高的稳健收益。特别是在震荡行情下,价值型基金有望东山再起。

德胜基金德首席分析师江赛春给投资者的建议是:先弄清楚你打算做什么样的投资者?如果你是“长钱”的持有者,你只关心五年或十年之后基金的平均收益,那么富国天益这样的价值投资者适合你这样的收益预期稳健的长期投资者——除非它换了基金经理。但对于希望灵活调整投资、获取资产快速增值的投资者,目前的市场环境仍不适合于重点投资这一风格的基金。

https://www.chongmingyuanqu.com/xwzx/yqxw/45205.html